
富春山居图的作者简介
〖One〗、黄公望(1269-1354年),字子久,号一峰,江浙行省常熟县(今江苏常熟市)人。元朝著名画家,“元四家”之首。据传本名陆坚,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(今温州平阳县)黄氏为子,尝自称“平阳黄公望”。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,皈依全真教,别号大痴道人,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。
〖Two〗、黄公望的画作流传至今,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《富春山居图》。这幅画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两岸的自然风光,展现了黄公望高超的艺术技巧与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。
〖Three〗、黄公望的艺术成就卓著,存世作品包括《富春山居图》《九峰雪霁图》等。他的书法和诗歌也颇具造诣。然而,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遂。因受牵连于贪官张闾的案子,黄公望一度入狱,错失了科举的机会。这一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,使他更加倾向于宿命论。
富春山居图卷作者简介
〖One〗、黄公望对绘画艺术的贡献深远,他的画作如《富春山居图》、《九峰雪霁图》等,其中《富春山居图》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,长639厘米,高33厘米,描绘了富春江畔秋天的秀美景色。他主张现场写生,亲身感受自然之美,这在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创作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〖Two〗、黄公望(1269-1354年),字子久,号一峰,江浙行省常熟县(今江苏常熟市)人。元朝著名画家,“元四家”之首。据传本名陆坚,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(今温州平阳县)黄氏为子,尝自称“平阳黄公望”。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,皈依全真教,别号大痴道人,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。
〖Three〗、《富春山居图》是他为无用禅师所作,历时多年才完成,被誉为杰作,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秋日景色,用笔细腻,层次分明,体现了黄公望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。历经磨难,《富春山居图》被分为长短两段,虽部分遗失,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仍然被后人所珍视。
〖Four〗、黄公望对富春山水情有独钟,晚年定居富春江畔,创作了《富春山居图》。这幅79岁高龄的作品,是他深入观察富春江两岸,亲身写生,倾注七年心血的结晶。画面展现了富春江秋初的秀美景色,布局深远,笔墨技法娴熟,被赞誉为“画中之兰亭”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的作者是谁
黄公望,元代杰出画家,被誉为“元四家”之首。他生于1269年,逝于1354年或1358年,自称浙东平阳人。据陶宗仪的《辍耕录》记载,他本姓陆,因过继给温州平阳的黄氏为义子,遂改姓黄,字子久,号一峰、大痴道人等。黄公望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波折。他曾担任中台察院掾吏,却因故入狱。
黄公望(1269-1354年),字子久,号一峰,江浙行省常熟县(今江苏常熟市)人。元朝著名画家,“元四家”之首。据传本名陆坚,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(今温州平阳县)黄氏为子,尝自称“平阳黄公望”。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,皈依全真教,别号大痴道人,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。
黄公望,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中国,是元代杰出的画家与书法家,被誉为“元四家”之一。他原本姓陆,名坚,出身于汉族家庭,来自当时的平江常熟。后来,他被过继给了永嘉的黄氏家族,因此改名为黄公望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的作者是元代画家黄公望 他原名黄寿,字可久,号大痴、公望,别号黄鹤山人、葆光子等,浙江平湖乍浦镇人,后迁居平江吴江。他是吴中四杰之一,也是元四家之一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的作者是
〖One〗、黄公望的绘画风格独特,他擅长使用水墨和浅绛两种技法,将草籀奇字法融入画中,使作品气势雄秀,笔简而神完。他的画作自成一家,得到了“峰峦浑厚,草木华滋”的高度评价。他的传世画作包括《富春山居图》、《水阁清幽图》、《天池石壁图》、《九峰雪霁图》和《富春大岭图》等。
〖Two〗、黄公望(1269-1354年),字子久,号一峰,江浙行省常熟县(今江苏常熟市)人。元朝著名画家,“元四家”之首。据传本名陆坚,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(今温州平阳县)黄氏为子,尝自称“平阳黄公望”。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,皈依全真教,别号大痴道人,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。
〖Three〗、《富春山居图》的作者是元代画家黄公望 他原名黄寿,字可久,号大痴、公望,别号黄鹤山人、葆光子等,浙江平湖乍浦镇人,后迁居平江吴江。他是吴中四杰之一,也是元四家之一。
〖Four〗、《富春山居图》后半卷被称为“无用师卷”,这是因为该卷的创作者是郑樗,字无用,他是全真道士金志扬的弟子,号散木,来自盱江。这幅卷子是在1347年,由元代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所绘,并于1350年完成。
本文来自网友自行投稿,所投稿文章内容并不代表百草号信息网立场,创作不易,如若转载,请注明文章出处:https://www.bcwls.com/a/show-15869.html